孙子兵法火攻篇解读句解

来源:网络整理 时间:2022-11-21 19:37

本篇提出了火攻战术,指出火攻的目标、种类,发火的物质,气象条件以及实施方法,并论述了火攻在战净中的重要作用。孙子认为,火攻只是辅助军事进攻的一种手段。所以,火攻者应利用纵火所引起的敌军的骚乱,适时发起攻击,发展并扩大战果。孙子还强调“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”,要求作战指挥者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火攻战法(火烧营寨、火烧积蓄、火烧辎重、火烧仓库、火烧粮道等)。

孙子兵法火攻篇原文

孙子曰:凡火攻有五:一曰火人,二曰火积,三曰火辎,四曰火库,五曰火队。行火必有因,烟火必素具。发火有时,起火有日。时者,天之燥也。日者,月在箕、壁、翼、轸也。凡此四宿者,风起之日也。

【译文】

孙子说:火攻的形式有五种,一是火烧敌营,二是焚烧敌军储存的粮草,三是焚烧敌军辎重,四是焚烧敌军仓库,五是火烧敌军运输设施。实行火攻是有条件的,火攻器材必须时常准备。放火要看好天时,起火要选好日子。天时是指气候干燥,日子是指月亮行经“箕”、“壁”、“翼”、“轸”四个星宿之时。月亮经过这四个星宿的时候,就是有风的日子。

孙子兵法火攻篇解读

本节讲火攻的形式和条件。利用火力进攻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,并不常用。本节提出了火攻的五大形式,以备火攻时选择。形式的选择,应该是集中在敌人的作战力量上。对于与作战无关的人和物,都不应该滥施焚烧。否则放火失当,殃及平民,会激起公愤。关于放火的条件,是指有风的日子。古代把天体可见的星分为二十八组,叫作二十八宿。东西南北各有七宿。在东方的总称“苍龙”,包括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七宿;在西方的总称“白虎”,包括奎、娄、胃、昴、毕、觜、参七宿;在南方的总称“朱雀”,包括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张、翼、轸七宿;在北方的总称“玄武”,包括斗、牛、女、虚、危、室、壁七宿。月亮运行到箕、壁、翼、轸四个位置时容易起风,这是古代观察天象的人,根据长期的经验总结出来的。

孙子兵法火攻篇原文

凡火攻,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。火发于内,则早应之于外。火发兵静者,待而勿攻,极其火力,可从而从之,不可从则止。火可发于外,无待于内,以时发之,火发上风,无攻下风,昼风久,夜风止。凡军必知五火之变,以数守之。故以火佐攻者明,以水佐攻者强。水可以绝,不可以夺。

【译文】

凡用火攻,必须根据五种火攻的不同,灵活采取策略。在敌营内部放火,就要及时派兵从外面策应。火已经烧起来,但是敌军依然保持镇静,就应当等待,不可发起进攻。等到火势旺盛后,再观察敌军情况,可以进攻就进攻,不可进攻就作罢。也可以从外面放火,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等待内应,只要选择好放火时机就行。如果从上风放火,就不能从下风进攻。白天刮风的时间长,晚上就容易停止。军队都必须灵活掌握这五种火攻形式,等气象条件具备时运用。用火来辅助军队进攻,效果显著;用水来辅助军队进攻,攻势得到加强。水可以切断敌人与外界的联系,但不能焚毁敌人的物资。

孙子兵法火攻篇解读

本节讲要根据火攻的不同情况,作出不同的处置方式。东汉末年,黄巾军起义。皇甫嵩率兵讨伐。黄巾军将领波才率大兵包围了皇甫嵩所在的长社。当时,城中兵少,众寡悬殊,军中震恐。皇甫嵩安慰部下,他说:“兵有奇变,不在人数的多寡。现在贼依草结营,容易起火。如果晚上我们用火攻,他们必定会惊慌扰乱。我们再出兵把他们包围,就能够取得大功。”当晚大风骤起,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,登上城墙,先派精锐潜出围外,纵火大呼,然后在城上点燃火把,与之呼应。皇甫嵩借此声势,鸣鼓冲出。黄巾义军缺乏战斗经验,惊慌散乱,被迫后撤。公元353年,羌人酋长姚襄叛晋,东晋将领江逌奉命领兵攻打羌兵。羌兵凭借雄厚的兵力和坚固阵地顽抗。江逌心想,用强攻恐怕难以取胜。于是,想出了“火鸡阵”的妙计。他命人找来数百只大公鸡,用长绳将其连住,然后把硫黄等易燃物系在鸡的身上,准备实施火攻。进攻发起后,点燃鸡身上的硫黄,受惊的鸡群奔向敌营,加上鸡翅拍击,火势更猛,顿时敌营火光冲天,浓烟四起。江逌乘势率兵而上,一举打败羌兵。

孙子兵法火攻篇原文

夫战胜攻取,而不修其功者凶,命曰“费留”。故曰:明主虑之,良将修之,非利不动,非得不用,非危不战。主不可以怒而兴师,将不可以愠而致战。合于利而动,不合于利而止。怒可以复喜,愠可以复悦,亡国不可以复存,死者不可以复生。故明主慎之,良将警之。此安国全军之道也。

【译文】

打了胜仗,夺取土地之后,却没有实现战略意图,会很危险,这种情况叫作“费留”。所以说,英明的国君要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,聪慧的将帅要认真处理这个问题。对我方没有好处就不要行动,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能用兵,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。国君不可出于一时愤怒就发动战争,将帅也不能由于气愤而出阵求战。符合我方利益才用兵,不符合我方利益就停止。愤怒可以重新变为欢喜,气愤也可以重新转为高兴,但是国家灭亡了就不再存在,人死了也不能再复生。所以,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对待战争,贤良的将帅对此也要加以警惕,这是安定国家、保全军队的原则。

孙子兵法火攻篇解读

实施火攻也必须和士兵的进攻互相配合,这样才能发挥火攻的作用。本节论述国君和将帅对待战争要慎之又慎,有利可图才可用兵,切不可因为一时气愤,就大举进攻,这样会丧师失地。三国时期,关羽被孙吴杀死,刘备为给关羽报仇,一气之下,亲率蜀汉军队十多万人,对吴国发动战争。吴国将领陆逊通过对双方兵力、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进行分析后,指出刘备兵力强盛,居高守险,锐气正盛,求胜心切,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,再伺机破敌,实施战略退却,一直后撤到夷道、猇亭一线。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,转入防御,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,并集中兵力,相机决战。这样,吴军完全退出高山峻岭地带,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。在吴军扼守要地、坚不出战的情况下,蜀军不得已才在巫峡、建平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。蜀军将士的斗志逐渐涣散松懈,失去主动优势地位。当时正值酷暑时节,暑气逼人,蜀军将士不胜其苦。刘备无可奈何,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,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,依傍溪涧,屯兵休整,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。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,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。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,他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。这次进攻未能奏效,但使陆逊从中找到破敌之法:火攻连营。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,气候闷热,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,其周围又全是树林、茅草,一旦起火,就会烧成一片。陆逊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,乘夜突袭蜀军营寨,顺风放火。顿时火势猛烈,蜀军大乱。陆逊乘势发起反攻,迫使蜀军西退。吴将朱然率军五千首先突破蜀军前锋,猛插到蜀军的后部,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,切断蜀军退路。刘备见全线崩溃,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,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。陆逊集中兵力,四面围攻,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。至此,蜀军溃不成军,大部死伤和逃散,车、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。刘备乘夜突围逃遁,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,才得以摆脱追兵,逃入白帝城。刘备因为违反了“主不可以怒而兴师,将不可以愠而致战”,所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而陆逊则谨慎小心,并懂得与士兵密切配合,及时抓住刘备在军队部署上的重大失误,果断实施火攻,一举取得胜利。